服务热线:400-023-4865

农业技术

2021年新利体育4月中国食品行业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2023-03-30 14:59:48

  新利体育4月25日至27日,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和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陪同下,先后来到桂林、柳州、南宁等地,深入革命纪念馆、农村、企业、民族博物馆等,就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等进行调研。习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新利体育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国际疫情仍在肆虐,挑战施压丝毫未歇,“十四五”正在开局起步。尽管头 绪繁多,中国的脚步依然笃定。新利体育在广西考察期间,既勉励当地写好广西 篇章,又思考“中国之治”的诸多命题。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 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新利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 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2.对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毫不松懈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4月16日,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央、国务院总理批示指出:食品安全是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大事。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齐抓共管、协同共治,推动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谨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食品安全战线的广大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毫不松懈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食安委统筹协调作用,压实各方责任,新利体育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严把生产、流通、消费每一个关口,严格执法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加快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突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坚决贯彻习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广大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尚德守法,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协同共治,推动食品安全形势表彰,有利于弘扬正气、树立典型,鼓励先进、提振士气。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但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全国食品安全工作者和热心食品安全的社会各界人士将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食品安全事业,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历经二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4月29日表决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仅仅是倡导和号召,已经成为生效的法律条文。反食品浪费法共32条,分别对食品浪费的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强调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责任务,规范公务用餐、餐饮服务经营者等食品经营者的行为,引导个人和家庭树立正确消费理念;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作、行业引导、媒体监督、公众参与的反食品浪费社会共治机制;科学设定法律责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新利体育坚决制止浪费行为。

  此项立法聚焦餐饮浪费问题,是丰富立法形式、探索“小快灵”立法的生动实践,也是顺民意之举,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该法兼顾法律之“硬”与风俗之“软”,立规矩、明责任、兴风尚,为系统根治食品浪费的社会顽疾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有了良法,还需善治,善治则需要让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反食品浪费法把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有利于完善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奠定基础。

  2月15日,总理签署第740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重点从严格规范政策性粮食经营活动、优化监管措施、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和明确监督管理职责等6个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粮食流通管理作出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形成了一整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政策和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条例在系统总结实践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将粮食流通管理中这些成熟的政策制度法治化,对于实现粮食安全治理从政策治理到法治治理的根本转变,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生产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提升,就业物价稳定,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其中,消费领域恢复态势明显,呈现商品零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网上销售增势良好,餐饮、线下消费领域快速恢复等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和去年同期持平。

  我国应对疫情的能力提升,精准防控做得更加到位,有利于消费环境的改善。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效应也在不断显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都有利于促进消费市场的稳定复苏。但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较多困难,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纾困的力度,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稳定恢复。

  针对开年以来多地酱油食醋检出不合格产品的情况,4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从原料、工艺、标签、供应链、检测等多方面对酱油和食醋质量进行监管,并明确指出,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意见稿》明确了酱油和食醋的原料及酿造工艺,明确了酱油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原料配制生产酱油;使用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应当标注“转基因大豆加工品”或“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字样;鼓励企业研发生产低盐酱油等产品。

  酱油和食醋乃老百姓生活之必需品;酱油和食醋的品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和“舌尖上的安全”,然而在最近各地进行的食品安全大检查中,不合格酱油和食醋“屡屡上榜”,进一步加强对酱油和食醋的质量、安全监管已是迫在眉睫。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品质化、健康化消费。在此基础上,健康型、高品质酱油和食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意见稿》中提到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生产高品质的酱油和食醋产品,同时鼓励研发生产低盐酱油等产品,将带领行业朝着更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6日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白皮书全面回顾了中国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和做法。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白皮书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未来还将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增收,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康养体验、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抓好消费帮扶,通过消费帮扶使收成变成收入等方式,让新脱贫的人口逐步步入中等收入,实现脱贫到进入中等收入的跨越。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做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白皮书指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几条可以借鉴——以人民为中心,把减贫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用发展的办法来消除贫困,立足实际、立足中国国情来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

  8.第十届中国白酒峰会在四川宜宾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讲话坚持五三思路 繁荣中国白酒工业

  4月23日,第十届中国白酒T9峰会在四川宜宾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讲话中对中国酿酒行业特别是白酒行业发展提出以“三新”引领发展、以“三基”繁荣酒业、以“三品”服务民生、以“三文”提升品位及以“三先”走向世界等5点建议。峰会达成包括名酒企业要带领产业开品质、消费、服务新篇,带领产业布好新局,做产区、产能新局的核心支撑,名酒企业是中国白酒传统酿造的坚守者、是技术创新提升中国白酒科技价值的引领者以及文化是产业价值提升的永恒动能等共识。

  酿酒产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生产业,白酒工业的稳健增长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中,中国白酒工业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挖国内中高端市场,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也要适应国外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以目的国和目的地区喜爱的口感,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9.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召开,披露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目标

  4月28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披露了中国酒业“十四五”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23.9%,年均递增4.4%,销售收入达到14180亿元,同比增A长69.8%,年均递增11.2%,实现利润3340亿元,同比增长86.4%,年均递增13. 3%。积极推行白酒、黄酒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从原粮保障上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针对葡萄酒产业,全力推进中国葡萄酒小产区建设与认证,继续科学优化葡萄酒产业布局,让中国葡萄酒与全世界葡萄酒平等对话,进而提升中国葡萄酒的价值。针对啤酒产业,推进啤酒原料国产化发展和研究,逐步加大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形成国内、国际双驱动的保障供给格局。

  酿酒工业作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支撑国内多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过去一年,酿酒工业充分发挥民族产业的韧性与魅力,防疫防控全面抓,传统智能酿造交融并驱,线上线下有机互补,交出了一份令消费者满意、世界酒业瞩目的答卷,充分彰显了中国酒业永续发展的后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实现目标,开局之年怎么干更为引人关注。开品质新篇、开消费新篇、开服务新篇,布产区新局、产能新局、产业新局,让传承走得更远、创新走得更远、文化走得更远,传承、保护好我国悠久灿烂的酒文化,弘扬和创新好美好生活向往的美酒新文化,是酒业人的使命。

  4月9日,《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2021中国国际酒业发展论坛上首发。作为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指引,《指导意见》全文4.5万余字,分为4大部分55个章节,系统地总结了我国酒类产业“十三五”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形势,勾画了未来5年酿酒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在2021中国国际酒业发展论坛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以稳健、转型、拓新、目标、任务、建议等六大关键词对《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

  “十三五”期间,中国酒业转方式、调结构,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市场和消费为中心,适应市场结构的快速转变,在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互联网+等新趋势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消费升级的市场机遇。酒类消费快速升温,市场表现出长期不缺酒但长期缺好酒的特点,酒业发展面临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这对酒类产业来说更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但只有真正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酒类产业才能唱响时代主旋律,实现产业常青,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咨询热线:400-023-4865
Copyright © 2012-2024 星空体育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